游客发表
德中经贸和双向投资联系紧密,德方无意对华脱钩,愿同中方加强双多边合作,促进世界发展繁荣。
策划:李银、兰红光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记者:费茂华、胡超、杨植森、徐嘉懿、王研新媒体编辑:林繁晶、蔡湘鑫、周大庆、程婷婷海报制作:崔文。尹铭燕把白色的菊花放在哥哥墓前,立正敬礼,随后,久久地看着墓碑对哥哥倾诉:阿东,家里挺好的,妈妈也挺好,我想把她接到芒市来一起生活,但她说在城市里住不惯……除了清明这些日子,我每次一想哥哥,就过来看看。
1997年8月2日,原云南省德宏公安边防支队(现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德宏边境管理支队)得到一条重要线索:有人在缅甸买了一批毒品,准备伺机偷运入境。后怕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你有父母,有亲人。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有一天下班后,尹铭燕在家里吃饭时,突然接到了队里电话,让她和队友晚上出去堵卡执勤,可能有毒贩要送货经过。随后连夜进行审问,又持续了一天两夜,终于把案子突破,把证据固定住。事后尹铭燕去检查身上的伤,才发现自己当时已经有孕在身。
参军9年之后,尹铭燕的同事徐胜前在侦办一起贩毒案时,不幸牺牲。后来在含泪整理尹铭志遗物时,尹铭燕看到哥哥日记中的一句话:加入缉毒斗争的行列,尽一份力,发一份光。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党性修养,才能铸就无限忠诚的品格,才能脚踏实地、规规矩矩地践行为民造福的宗旨,永葆初心、勇担使命。
知的效用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实干兴邦、实干兴党、实干为民,要大胆做事情,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不能等靠要,不能不思进取,不能怕担责任而裹足不前。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总要求,做到全面学习、深刻领会、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员干部要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在火热的实践中,熟练掌握其中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发扬钉钉子精神,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把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实、做细、做强,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伟业。
建新功,就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发扬斗争精神,练足内功、提升修养,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建功新时代。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广大党员干部要克服畏难情绪,拒绝躺平,坚决抵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要奋起拼搏,干事创业。主题教育总要求的四个维度。对党员干部自身来讲,就是要锤炼党性,增强党性修养。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才能不忘初心,才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对于党和国家事业来讲,就是要把这一科学理论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以此次主题教育为抓手,切实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解锁上进的密码,跳出躺平的怪圈。知就是要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的广度和深度是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一科学体系,知的直接目的是形成系统的世界观、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7月西藏考察时强调: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切实以坚强党性取信于民、引领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主题教育总要求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才能完整地、彻底地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牢把握总要求。强党性就是要做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者系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研究员。早在2014年1月20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要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的文化特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现代化发展动力看,由于中国坚持了党对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最广大的劳动者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并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
从目标和价值诉求看,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共同占有制思想、共同富裕思想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为基本遵循,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推进现代化的出发点,将能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最根本的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跨越,本质上是指导发展的方法论的转变。
中国所确立的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为劳动人口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从实际国情出发,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掌握发展自主权,为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贡献了原创性经验和全新方案。
在此基础上,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建立起了种类齐全、部门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使经济现代化能够在不依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条件下进行,避免了外部因素对现代化进程的干扰,使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得到了内在的统一,中国发展的快车也得以让世界各国搭乘便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在现代化起步阶段,针对工业基础薄弱的发展现状,我国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资料优先发展规律出发推进工业化,同时又及时提出合理处理好三次产业和不同生产部门比例关系的要求,使工业化进程得到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先污染再治理的社会发展逻辑,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进行超前布局,并立足于国内资源能源约束条件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使中国在全球生态保护方面占据了制高点。
这些精神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因素,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的天下观、国家观、集体观和义利观,使中华民族更容易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形成共同体意识,更容易在内部凝聚发展共识,在外部开展平等合作,形成经济发展合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形成,其内在依据是要在国内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性范式,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文化特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引领,牢牢地将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着眼点,适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客观要求。在体制构建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处理,可以极大调动和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各要素的协同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体制保障。这种新范式表明,西方以殖民掠夺为起点、以资本主导经济社会生活、以少数人支配多数人为实质的现代化范式,不再成为后发国家的模板。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性范式,体现在我国能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塑造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规模庞大的高素质劳动人口,全面实现人的现代化,增强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并非输入式的,而是内生性的,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立足于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超大市场容量,中国在高速铁路运输、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后来居上,正日益从世界工厂、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转变,实现了现代化赶超过程与引领过程的深度结合。
现代化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发展过程,而是涉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由于政府主导下民族产业部门的崛起,大量劳动者从传统生产部门向现代性生产部门迅速转移,激发了长历史周期中积累的内在能量,从而实现了较短时期内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